新闻资讯
新车60秒 60秒懂卡车 葱哥咔咔说 企业新闻 硬核视频测评 客车关注 趣味短视频 试驾评测 行业热点 车市解读
精彩视频
专栏 行业热点 侠客勇的武林 车市解读 客车关注 互动问答 葱哥咔咔说 趣味短视频 试驾评测 车主人生 现场直播 60秒懂卡车 葱哥专访 硬核视频测评 纪录片 新车60秒 新车72变 企业新闻 了不起的卡姐
洋葱专栏
列车长图站 侠客勇的武林
首页 > 企业新闻 > 详情

七次受阅背后的陕汽担当:从“钢铁洪流”到“智造标杆”,解码中国重卡硬核

09-04 14:04 作者: 来源: 编辑:李文华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举世瞩目,在受阅装备方队中,陕汽重卡再次以挺拔姿态驶过天安门广场。这是自1984年首次亮相国庆阅兵以来,陕汽重卡第七次跻身“钢铁洪流”,尤其是这次陕汽军车数量创历届之最,也是这次所有受阅方队中参展最多的方队,我们看到,每一次亮相不仅是对其产品品质的最高检阅,更折射出中国重卡工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硬核进化征程

阅兵之最:从“有炮无车”破局到“大国重器”排头兵

回溯陕汽与阅兵的渊源,始终与中国国防装备现代化进程深度绑定。作为三线军工企业,中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延安250就是诞生在军车摇篮陕汽,并重磅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陕汽以32辆延安牌250型越野汽车组成方队,载弹牵引、首次亮相便一举结束我国“有炮无车”的历史——彼时,这款完全自主研发的重卡,凭借在极端环境下的高可靠性,填补了国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的空白,成为中国重卡工业“从0到1”突破的标志性成果。

此后的1999年、2009年、2015年、2017年、2019年至2025年,陕汽重卡次次如约而至,且每次亮相都带着行业突破性的技术印记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其搭载的自主电控系统打破国外垄断;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新能源重卡底盘首次融入受阅装备,开启“绿色军工”新方向;而此次80周年受阅的陕汽创行业记录陕汽军车通过舰载防空武器方队、反舰导弹方队、水下兵器方队、陆上无人作战方队、空中无人作战方队、装备保障方队、信息支援方队、高超声速导弹方队和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方队部分超百辆强大阵容,组成此次受阅最强明星战队,这些大国重器集成了智能驾驶辅助、全场景适配动力系统等新一代技术,借助陕汽军用平台智能化、信息化不断转型升级,具备全地形、全天候适应的新一代模块化军车底盘,成为“科技强军”与“制造强国”战略同频共振的具象体现。

七次受阅的背后,陕汽作为我国军民融合型装备制造企业典型代表,是对“军工品质”近乎苛刻的坚守。作为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的重卡企业,陕汽从成立之初便肩负“创优报国”的使命,其产品研发始终以“军工标准”为底线——从零部件选型的百万次疲劳测试,到整车的高低温、高海拔、高粉尘极端环境验证,再到生产环节的毫米级精度控制,这套贯穿全产业链的“军工质控体系”,不仅让陕汽重卡成为阅兵场上的“常客”,借助军民平台技术体系相互融合突破支撑,更成为其在民用市场、海外市场破局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内重卡行业下行周期大背景下,陕汽重卡通过强化产品引领战略和营销系统持续变革,不断践行“三个有利于”和“三大法宝”等举措,通过营销模式创新,协同黄金和绿色双产业链,持续强化产品结构调整,打造行业最全产品阵容,其可靠性、经济性和智能化上稳居行业前列,不断成就行业“节油节气节电”良好口碑,截止2025年目前,陕汽销量位列中国重卡行业前三,始终表现出强大市场韧性和强劲稳健发展态势。

技术突围: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自主”,重构重卡产业技术逻辑

若说阅兵是陕汽品质的“试金石”,那么自主创新便是其穿越周期、领跑行业的“压舱石”。从1968年成立之初专注重型军用汽车研发,到如今构建起覆盖燃油、天然气、新能源全动力谱系,以及智能驾驶、电控系统、电驱桥等核心技术的全链条自主体系,陕汽的技术进化史,正是中国重卡工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缩影,见证着中国汽车装备制造业不断崛起

在新能源赛道,陕汽的布局早于行业近20年。自2006年启动新能源重卡研发,到2009年推出首款产品,再到如今建成覆盖整车、燃料电池系统、电控系统、电驱桥的全链条平台,其技术突破始终聚焦重卡行业“痛点”:针对新能源重卡“续航短、电耗高”的难题,陕汽研发的极智节电技术从整车集成优化、系统性能调校、控制算法升级立体发力,将电耗控制水平推向行业领先;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其打造的智汇、智远、智焕三大新能源系列,实现了从工程运输到公路物流的全场景覆盖,成为推动重卡行业“双碳”转型的关键力量。

在智能化领域,陕汽同样以“场景化落地”打破技术空谈。其新一代X6000旗舰平台不仅搭载了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通过车联网平台实现了“人-车-货-场”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在物流场景中,车辆可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实时监控油耗/电耗;在工程场景中,可精准匹配负载需求、降低故障率。这种“技术为场景服务”的理念,正是陕汽区别于传统制造商的核心优势。特别是整合产业顶级资源,持续以技术赋能物流智能化,联合产业链伙伴实现全球首款前装量产双冗余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重卡,通过引领行业协同控制智能混合编队重卡解决方案,不断推动自动驾驶重卡规模化商用,助力中国智慧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造革命:从“人工组装”到“数智工厂”,定义重卡品质新基准

“阅兵级品质”的背后,是陕汽对智能制造的深度布局。2022年全新投产的陕汽智能生产基地,堪称中国重卡行业的5G+智能制造工厂”——在这里,50道核心工序实现“人机工程自动化”,AGV机器人沿预设轨迹精准穿梭,螺栓拧紧力矩误差控制在±3%以内,油液加注量精确到毫升级,视觉定位系统以0.02毫米精度捕捉安装点位,激光雷达更是能完成纳米级的气密性检测。

这种“分毫不差”的制造精度,不仅源于设备的升级,更源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在生产前,工程师可通过数字模型模拟整车装配流程,提前规避工艺风险;生产中,每一个零部件的追溯信息、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数据都实时上传至云端,形成“一车一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工艺参数,实现“制造-反馈-迭代”的闭环。这种“以数字驱动品质”的模式,让陕汽重卡的一致性合格率提升至行业顶尖水平,也为其服务国防军工、民用高端物流等领域提供了坚实保障。

更值得关注的是,陕汽的智能制造并非“为智能而智能”,而是深度融合“绿色制造”理念。在智能基地,通过余热回收、光伏发电、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单位产值能耗降低近20%,固废利用率达95%以上。这种“高效+低碳”的制造模式,不仅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更为行业树立了“绿色智造”的新标杆。

全球担当:从“中国品牌”到“世界名片”,书写重卡出海新范式

作为中国重卡行业的“出海先行者”,陕汽不仅将“阅兵品质”服务于国内市场,更将其转化为全球竞争力。如今,陕汽重卡的产品已出口至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居行业前列,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市场,陕汽重卡凭借高可靠性、强适应性成为当地物流、工程领域的首选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陕汽重卡可应对高温干燥高湿等极限环境;在中亚的戈壁沙漠中,可耐受极端温差;在非洲的矿山工地中,可承载高强度作业。

更重要的是,陕汽的“出海”并非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技术+服务”的全链条输出,积极构建“产品出海+服务跟进+本地合作三位一体海外发展体系,成为中国重卡出海的典型范式。在海外市场,陕汽建立了本土化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密集服务网络,针对不同地区的路况场景、燃油品质、使用习惯定制产品,积极推进实现“一国一策、一国一车、一区一品”战略落地。例如,为适应非洲市场的低质燃油,陕汽优化了发动机燃油系统;为满足欧洲市场的排放标准,推出了符合欧Ⅵ标准的新能源重卡。这种“本土化创新”的策略,让陕汽从“中国出口商”成长为“全球综合商用车运营商”,也让中国重卡工业的技术标准获得更多国际认可。

以时代为幕,书写大国重卡的新征程,从1968年的“三线建设”到如今的“新质制造强国”,从1984年的首次受阅到2025年的七度荣光,陕汽重卡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重卡工业从弱到强、从追赶到领跑的生动缩影。在其身上,我们看到了“自主创新”的坚韧、“军工品质”的坚守、“智能制造”的突破、“全球担当”的格局。

结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汽重卡的使命早已超越“制造重卡”本身——它不仅是国防安全的“守护者”、实体经济的“支撑者”,更是中国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推动者”。未来,随着陕汽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引领突破,陕汽重卡必将继续以“大国重器”的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钢铁力量”,也为全球重卡行业的发展书写“中国方案”。

延伸阅读